簽裝修合同前必看:8個關鍵細節,守住權益不踩坑
裝修合同是保障權益的護身符,但很多業主只看總價就簽字,等到出現問題才發現條款漏洞。其實,簽合同不是走過場,而是要逐條核對細節——從材料型號到付款節點,從工期約定到保修范圍,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。以下8個必看細節,幫你把風險堵在簽約前。
一、核對“基礎信息”:別讓錯別字毀了合同
合同首頁的信息看似簡單,卻可能藏著“低級陷阱”,影響后期維權。
必查項:
甲乙雙方名稱(裝修公司需與營業執照一致,避免“XX分公司”簽約后總公司不認賬);
房屋地址(精確到門牌號,避免后期施工地址搞錯);
合同簽訂日期(明確履約起始時間,與工期計算掛鉤)。
做法:簽約前用手機拍下裝修公司營業執照,核對名稱與合同一致;地址、日期手寫時逐字確認,避免連筆或錯別字。
二、材料清單:寫清“品牌+型號”,拒絕模糊表述
材料是合同的核心,必須明確到“無可替代”,避免商家用低端產品以次充好。
必寫要素:具體品牌、系列/型號(同品牌不同系列差價可達3倍)、規格(如“800×800mm瓷磚”)、數量(避免“按實際用量計算”)。
避坑點:
不接受“同等品質材料替代”(易被換成雜牌);
注明“材料進場時需業主驗收簽字”,不合格可拒收并要求更換。
三、施工項目:列全“明項+暗項”,避免漏項增錢
很多低價合同故意漏掉“隱性工序”,開工后以“必須做”為由強制加錢,這是最常見的套路。
必列項目:
基礎工程:拆改(含垃圾清運)、墻體砌筑、水泥找平;
墻面處理:鏟墻皮、刷界面劑、刮膩子(幾遍)、刷漆(幾遍);
特殊工序:瓷磚倒角、防水(幾遍+閉水試驗時長)、地漏安裝。
做法:附“施工工序表”,注明“包含所有基礎工序,無額外收費”,對“可能增項”的項目(如水電改造)約定單價上限。
四、付款節點:按“施工進度”付錢,留足尾款
付款方式直接影響主動權,錢付得太早,后期出現問題很難制約施工方。
合理比例:
預付款:≤30%(簽約后支付,用于材料采購);
中期款:30%-40%(水電、泥瓦、木工驗收合格后支付);
尾款:10%-20%(竣工+甲醛檢測合格后支付,保修3個月后結清)。
禁忌:
不簽“一次性付全款”的合同(風險極高,施工方可能跑路);
每筆付款前必須“簽字確認施工合格”,不合格可暫緩支付。
五、工期約定:明確“起止時間+違約條款”
工期拖延是裝修常態,必須在合同中明確責任,避免施工方“無限期拖延”。
必寫內容:
開工日期、竣工日期(精確到日,如“2025年10月1日-2025年12月1日,總工期62天”);
延期責任:每天按總工程款的0.1%-0.3%支付違約金(如15萬合同,每天150-450元);
延期上限:超過15天業主有權解除合同,并要求賠償損失(如租房費用)。
注意:排除“不可抗力”(如暴雨、疫情)導致的延期,但需施工方提供證明并提前3天通知。
六、增項約定:“先定價+后施工”,拒絕口頭承諾
增項是預算超支的“重災區”,必須提前約定規則,避免被“坐地起價”。
約定條款:
增項需簽訂“書面確認單”(注明項目、單價、總量、總價),業主簽字后才生效;
增項總價不超過合同總款的10%(超出需雙方協商);
禁止“強制增項”,業主有權拒絕不合理增項。
七、保修條款:按“國家規定”寫清范圍和期限
“終身保修”聽起來誘人,實則可能是空頭承諾,必須明確具體范圍和責任。
國家強制標準:
地基、主體結構:終身保修;
水電管線、防水工程:保修5年;
墻面、地面、門窗:保修2年;
燈具、潔具等易損件:保修6個月(可協商延長)。
必寫內容:
保修范圍(如“非人為損壞免費維修”);
維修響應時間(如“24小時內上門”);
保修負責人及聯系方式(避免后期找不到人)。
八、補充協議:把“口頭承諾”寫進合同
裝修過程中,銷售或設計師常做出口頭承諾(如“送全屋窗簾”“免費除甲醛”),必須落實到書面。
常見補充項:
贈送項目(品牌、數量、型號,如“贈送XX品牌窗簾3套”);
環保承諾(如“竣工后甲醛檢測≤0.08mg/m³,超標免費治理”);
垃圾清運范圍(如“包含運至小區指定垃圾點,不額外收費”)。
做法:補充協議需雙方簽字蓋章,與主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,避免“銷售離職后承諾失效”。
簽合同的核心是“不留模糊空間”——任何口頭承諾、模糊表述都可能成為后期糾紛的導火索。
關注華美樂